關於這部戲的劇情簡介, 我就不贅述了, 請大家看這裡 : 官方網站
本片是改編自同名小說, 作者是Lauren Weisberger, 曾擔任美國Vogue雜誌總編輯Anna Wintur的助理.
在她離職後, 寫了這本小說, 揭露在時尚圈內工作的辛勞與誇張浮華的現實. 大家都在猜, 裡面的女主管米蘭達到底和Vogue雜誌總編輯Anna Wintur有幾分相似呢?
我在看電影前, 特地去Fnac翻了原著中文版, 坦白說, 翻譯的不是很流暢.
書中對女主角安德莉亞在工作上受到的折磨, 與私生活受到嚴重打擾的情節描述頗多.
結局也不怎麼好, 朋友出意外受傷, 又和男朋友分手.
不管你在哪個圈子工作, 要是你無法控制(不論是沒想清楚或沒有目標或能力不足或公司太亂或或碰到豬頭老闆或真的是工作狂...), 都很容易被工作吃掉生活.
最後就會落得你拼命工作, 人際關係、友誼、愛情、親情搞的一團糟, 只為了一個『可能是夢想』的大泡泡.
等到泡沫破滅時, 往往只剩下感慨萬千.
當然不是鼓勵大家不要把工作當一回事, 或者要大家別在工作上花費太多心力.
人是要過生活的, 起碼讓自己的生活有點品質. 當老闆的別太高高在上欺壓員工, 員工也別拖拖拉拉敷衍了事
人是貪心的: 工作忙時想休息, 一休息又靜不下來. 工作壓力大, 想換個輕鬆的工作, 又怕薪水不多或怕自己的競爭力低落...
就請仔細思考自己要走的路, 選擇之後就別一直說: 我沒有辦法...這也不是我要的...(安德莉亞的男朋友就說她每次都受害者的樣子), 勇敢的面對.
人生是由一連串的選擇題所組成的, 這話一點都不假.
至於電影呢 ... hmm ... 還不錯!
首先, 在劇情上, 對米蘭達欺壓員工的部份, 可說是相當精采.
找梅莉史翠普演出這個可怕女主管, 真是明智.
梅莉的每個表情與動作, 都是那麼的高傲、刻薄, 卻極至優雅.
(我一直覺得梅莉的演技很棒, 硬底子演員. 上次她演出The Hours時, 她演的比妮可出色太多了, 演什麼像什麼)
安德莉亞努力工作(什麼都包, 什麼都做, 什麼都不奇怪), 與想要加入時尚圈的一連串改變, 有趣當中帶著無奈.
如果真的想要追求一個夢想的泡泡, 就得認命去付出.
你可能會犧牲自己的同事, 因為你要踩著他往上爬.
你可能會犧牲自己的私生活, 因為你沒空去管另其他人的生老病死.
你更可能會犧牲自己的理想, 尤其是你一天到晚為別人轉圈圈, 忙的事情卻一點都和理想沒關係的時候, 泡泡可能就破了.
我對"工作對個人的影響"這點, 覺得有點遺憾, 深度不夠, 衝突性不強.
米蘭達是很坦白的認為她要這樣的工作與成就(或者說, 她覺得外在世界很多人想變成時尚圈的上流人士), 所以她必須這樣付出.
因此當她遭受老公提出離婚協議時, 雖然難過, 但心裡想的卻是某某人應該做哪裏...(可能是在逞強).
而安德莉亞的工作在私生活上的影響, 電影中安排的衝突點不夠強烈(和原著相比).
不過電影裡還是很巧妙的安排幾件事情, 讓安德莉亞慢慢的朝向惡魔之路(米蘭達)前進.
安德莉亞在看到米蘭達鞏固權力的作法後, 選擇離開.
因為她不想成為那樣的人, 或者說是那樣的惡魔.
(不過啊, 人總容易被自己欺騙, 有很多人是被自己逼上惡魔的那條路的!)
雖然米蘭達一直刻薄高傲到戲末, 連給安德莉亞去面試的公司的意見內容都很機車(內容約略為: 她是我用過的助理中最讓我感到失望的, 但如果你不用她, 你一定是白痴).
但在戲末, 米蘭達假裝對安德莉亞的打招呼沒反應, 卻偷偷在車內摘下太陽眼鏡對安德莉亞微笑的那幕, 其實米蘭達對安德莉亞不是那麼的不滿與挑剔, 也不是那麼的不通人情(電影美化了小說內的情節).
那個微笑, 可能是米蘭達認為安德莉亞做回自己比較好, 也是羨慕安德莉亞吧, 因為她想做高高在上的時尚圈名人, 不可能像安德莉亞一樣的.
梅莉很會演, 但飾演第一助理Emily的也很不錯, 肢體動作與表情真是做作到不行, 連要接受安德莉亞的好意都要扭扭捏捏, 真的很有趣.
這演員的名字Emily Blunt, 和戲裡的一樣, 真巧.
再來就是幫安德莉亞改造外型的Nigel, 這傢伙常常出現演配角.
他的名字是Stanley Tucci, 曾經演出美國版的"我們來跳舞"、"地心毀滅"、"航站情緣"等, 是經驗豐富的硬底子演員.
安德莉亞的男友奈特, 是由目前主演HBO"我家也有大明星"的Adrian Grenier飾演.
說真的, 我不覺得他帥, 但眉清目秀, 有獨特的中東氣息(應該是吧).
現在開始在電影裡當配角, 應該也是希望能增加演出機會, 畢竟影集裡戲份最多的不是他啊!
電影配樂真的讚, 猛推~~~
結論就是 ...
人生是由一連串的選擇題所組成的, 請仔細思考自己要走的路, 選擇了以後就勇敢的面對, 沒有理由與藉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