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7/2008

黑社會好久不見 - 艾好啤酒會


炎炎夏日, 一定要做的消暑秘方 - 乾一杯啤酒啦!


在咱們William團長號召下, 一群人浩浩蕩蕩前往金色三麥來乾一杯.
不過, 雖然我們人多, 仍敵不過隔壁那群悶太久的婦女同胞, 你看看, 居然High到沒形象的站在椅子上熱舞, 平常是悶太久了嗎?




這回有好久不見的Stanley、Vicky、Vivian、平爺、怡青、Alan、健碩、仲菁、黃長老、居佑, 當然還有固定班底-William黃與黑社會在下我.
看來大家都悶很久, 有些人的話變多了, 有些人變的很海派拼命乾杯, 哈哈哈!

這次還有魔術師來助陣, 和我上次碰到的不同人, 但也是很猛 ...


這是William簽名的撲克牌, 魔術師留給我們當紀念


詳細的照片在這裡, 請大家自行點閱.
http://www.flickr.com/photos/saunier/sets/72157606390079310/


PS. 結帳的時候櫃檯算錯錢, 聽說店家事後還打給William, 請William前往處理. 這真是莫名奇妙一整個怪, 請William告訴我們後續的狀況.



黑社會負責任推薦 -- 魅力城鄉行銷計畫 羅東鎮生態文化遊程設計競賽(羅東一日遊設計競賽)



前幾天收到上人的Email, 原來有這麼一個盛大隆重又有意義的活動 - 羅東鎮生態文化遊程設計競賽(羅東一日遊設計競賽)
這競賽活動是屬於魅力城鄉行銷計畫之ㄧ, 主要在推廣台灣各縣市城鄉的特色, 讓台灣人民能更清楚這塊土地各角落的美好, 進而帶動城鄉的生產力與經濟.

歡迎有興趣的人踴躍參加, 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來共同參與.



活動名稱: 魅力城鄉行銷計畫~羅東鎮生態文化遊程設計競賽(羅東一日遊設計競賽)
主辦單位: 羅東鎮公所
承辦單位: 宜蘭社區大學
蘭陽技術學院健康休閒管理系
參加對象: ‧國內社區民眾 ‧大專校院之運動、觀光、休閒、體育、餐旅相關科系之在校學生 ‧一般民間團體
參加資格: 由以上對象,自行組團參賽,採團體競賽,每組2~5人為限。
時程:

97/07/25 (五)~ 09/30 (二) 報名及初賽繳件期限
97/10/17 (五) 初賽 ( 公告審查結果 ) 初賽採書面資料審查。
97/10/24 (五)~ 11/21 (五) 網路票選
97/11/07 (五)~ 11/14 (五) 繳交決賽簡報電子檔
97/11/30 (日) 決賽審查: 9 : 00 ~ 12 : 30 頒獎典禮: 14 : 00 ~ 16 : 00 地點於羅東鎮李科永紀念圖書館三樓階梯視聽館


本競賽活動專屬網站
http://www.lotong.gov.tw/travel/
http://140.111.84.107/travel/


這活動很有意思, 我已經推薦宜蘭在地人參加, 也請曾去過宜蘭旅遊的朋友參加.
宜蘭是個好山好水的地方, 民心純樸, 待人熱情, 希望大家有空多去宜蘭走走.

記得要參加這活動阿 ... (違者 ... 嘿嘿嘿)

7/16/2008

黑社會也有氣質 - Taste the finest; Show the graces - 田園之美畫展 (VI)


這次的畫展中, 有幾幅畫作被我歸納成"寫實風", 這樣的分類方式既不正統也不專業, 但那就是黑社會的分類法.

首先, 是德崗(Alexandre Gabriel Decamps)楓丹白露農舍中庭(Interieur de cour rustique a Fontainebleau).


雖然有人說這幅畫的天空色彩很詭異(藍紫色), 一點都不像是楓丹白露森林中會出現的.
但我認為一向被認為是個性孤獨孤傲的德崗, 畫出了這幅很像用相機拍下來的畫作. 農舍與農婦與在地上啄食的機群, 都在那瞬間被凍結, 被捕捉進德崗的畫布上了.


其次, 該談談特華雍(Constant Troyon)和波納(Rosa Bonheur)了

特華雍(Constant Troyon)描繪動物相當寫實, 包括動物的肌肉線條、骨骼、毛髮、光線在動物毛髮上的反射等, 十分精細.
動物永遠是他畫作中的主角, 就像繪製人物畫像一樣, 筆觸細膩.

抓背的母牛(Vache qui se gratte)



至於波納(Rosa Bonheur), 也是一個愛畫動物的怪咖, 是相當少數愛畫動物的女畫家.
波納家學淵源, 一整個家族都是藝術家, 她被視為是19世紀最偉大的動物畫家之ㄧ, 據說當時他決定專攻動物畫之後, 還跑去屠宰場和獸醫學院了解動物骨骼與解剖 ... (真認真)
在畫展中看到這幅畫作 - 尼韋內的耕作, 第一次鬆土(Labourage nivernais), 真的讓我嚇了一大跳, 好生動啊, 牛的眼睛瞪的好大, 好辛苦啊!
牛隻身上的肌肉線條、瞪大的雙眼、嘴邊還有白色的口沫.


這幅畫作, 讓波納一砲而紅. 法國政府當時花了3000法郎購買收藏, 法國皇后還曾於西元1865年親自前往她的住處頒受榮譽勳章.


接下來這位畫家, 並非愛畫動物, 但寫實的筆觸, 讓我把他和上述兩位畫家相提並論(希望不會有人罵我笨).
哈法耶利(Jean-Francois Raffaelli)La famille de Jean-le-Boiteux, paysans de Plougasnou(布魯加斯奴的農民,尚.勒.布瓦托的家人), 寫實的描繪畫中的幾名農民的神情.


從畫作中可看出, 農民真的很辛苦.
至於那個站在旁邊卻只被畫一半的人, 我不確定是不是"人切一半這件事情雖然是作者做完畫後突然想到的莫名奇妙之舉", 但我相當佩服畫家的功力.



關於這次畫展的心得, 大致描述於此.
對於米勒, 我沒什麼好寫的, 畢竟錦上添花者眾, 寧願一一描述自己對於其他畫作的感受.


7/15/2008

黑社會也有氣質 - Taste the finest; Show the graces - 田園之美畫展 (V)


再回頭談談多比尼(Charles-Francois Daubigny)這位畫家.
多比尼生於繪畫家族, 家境不比前面幾位畫家來的優渥, 但在世(活著)的時候, 在藝壇可是響噹噹的人物.
他的畫作 - 春天, 是我喜歡的, 在前面幾篇就提過了, 讓人感到很舒服愉悅.
西方畫家向來鮮少描繪森林月夜, 這幅多比尼的格拉弗的草地, 在卡爾瓦多斯省的維耶維勒(Le pre des Graves a Villerville), 多比尼略帶印象派的畫風, 反而讓這幅畫有種朦朧的美, 用柔美的筆觸描繪皎潔明亮的月光下的草原與牛隻, 一點都沒有胡梭的畫作那麼陰鬱(我這樣的形容不太好, 但內心是真的這樣想).




多比尼在生前, 就頗富聲望, 比米勒早成名.
多比尼的"春天", 於西元1857年被法國政府以3000法郎買下收藏, 並展示於博物館.


那年多比尼40歲, 米勒43歲, 米勒那時正畫著晚禱. 晚禱於1859年完成, 之後又是一番波折的蒐購過程, 晚禱才回到法國.
人生的際遇, 真是難預料. 多比尼在生前一帆風順, 米勒則是在經濟困頓的情況下, 專注的在巴比松作畫.
數百年後的現在, 米勒的晚禱的知名程度, 已遠遠超過多比尼, 但不論如何, 他們都是世界上最棒的畫家.

(我喜歡類似中國山水的西洋畫, 或者是溫暖色調的畫風, 偶爾也會欣賞冷調寫實的畫作 ... 我真是個複雜的人啊!)



這次畫展, 共有三幅與"拾穗"有關的畫作, 分別是:

米勒(Jean-François Millet) - 拾穗(Des glaneuses)



艾杜安(Edmond Hedouin) - 香柏杜安的拾穗者(Glaneuses à Chambaudoin)



布荷東(Jules Breton) - 拾穗者之歸(Le rappel des glaneuses)



事實上, 艾杜安的香柏杜安的拾穗者(Glaneuses à Chambaudoin)是我最喜歡的.
米勒的拾穗, 很忠實描繪了貧窮疾苦的拾穗者, 他們必須撿拾剩下的稻穗, 才能求溫飽.
布荷東的拾穗者之歸, 過度美化了所謂的"拾穗者", 或者說在他筆下的, 其實並非米勒筆下的那群貧窮的拾穗者, 而只是一群協助收割的農民. 因此他們展現出端莊與自信的神情, 與真正的農民是不同的(我也只能這樣猜想).
艾杜安的香柏杜安的拾穗者, 就真的是經典了, 微小的農婦身影, 看不清楚他們的臉部神情, 但身後變化莫測的天色, 似乎正宣告著暴風雨即將來到, 因此農婦們匆匆的搶收稻穗, 急忙在變天下雨前離開. 據說這幅畫作, 博得當時沙龍展觀眾及藝評家的一致好評, 立刻就被當時的帝國博物館蒐購.

你喜歡哪幅畫作呢?

下一篇, 我就要來聊聊我對"寫實風"的感想了 ... 待續

7/12/2008

黑社會不負責推薦 - 與世界一起「跳舞」



今天, 收到陳官人寄來的一封信 - "與世界一起「跳舞」".

這是一篇中時電子報的報導, 原始的文章在這裡: 與世界一起「跳舞」 平凡男網路爆紅, 摘要如下:


這支影片



與這個網站 : http://www.wherethehellismatt.com

都是 麥特.哈汀(Matt Harding)的.
他長相平凡,跳起舞來有些好笑,但看過的人卻都被它吸引,爭相轉寄親友觀賞。在影帶中,哈汀總共在69個不同地點跳舞,除了印度、科威特、不丹、東加等國,還在美國內華達州內利斯空軍基地,體驗無重力跳舞。
哈汀是在幾年前住在澳洲布里斯班時,開始想到這個點子,「我多在午休時跳舞,有時被喝倒采,有時也會惹人厭。」他戲謔笑說:「它看起來有點像是緊張不安的痙攣。」
如今,他在孟買大街、北愛爾蘭的巨人岬、荷蘭的鬱金香田、冰島的噴泉前,拉著當地人一同歡樂的手舞足蹈。偶而,他也一個人獨舞,不過,在聖誕島,他有螃蟹當觀眾、在馬達加斯加,則有一群狐猴瞪大眼睛看著他。
哈汀請好友史奇曼替這支影帶創作一首主題曲《Praan》,歌詞取自泰戈爾的一首詩,他在Google工作的女友梅莉莎,幫他找到現住在美國的17歲孟加拉少女西迪克獻唱。
這首新世紀樂風的主題曲深受好評,不過,這支影帶最感動人的地方,可能在於它超越國度、種族、膚色和性別的藩籬,大家一同快樂的跳舞。與其說,《跳舞》因網路推波助瀾爆紅,倒不如說它之所以打動人心,正因它與「網路」精神不謀而合。

2006年,他在盧安達時想到與當地人一起跳舞的主意,並得到「Stride」的支持。「如果我在舊金山大型商場找孩童跳舞,我可能會被逮捕,但在非洲卻無任何束縛。」他說:「第一批拍攝的影帶是為我自己拍,但若繼續看我跳,似乎有點老套,而這支新影帶將開啟新的按鈕,將有許多不同的人一起做同一件事。」


這支影片的配樂的確是最吸引我的地方, 也因為這首曲子, 我才想繼續看下去.
越看越覺得 ... 這傢伙真是好樣的!
麥特的idea是有點Kuso, 但也就是單純的喜歡旅遊, 然後想在旅遊的地方跳舞.
他的學歷不高(高中畢業), 舞蹈也一直沒進步, 甚至有時候會讓人以為根本是用特效換背景, 但他很單純的執著在這件事情上, 樂在其中.

其實, 單純真的是好事, 單純的照自己的心意去完成某件事情, 是一種幸福, 也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與成就.


他有來過台灣, 你注意到了嗎?

7/09/2008

黑社會也有氣質 - Taste the finest; Show the graces - 田園之美畫展 (IV)



不是所有的畫家都是窮畫家, 但所有的畫家都要能吃飽.

相較於米勒有9個孩子的沉重經濟壓力, 勒盧(Charles Le Roux)算是很幸運的畫家.



在勒盧的柯塞特的平原與沼澤,薩瓦爾河口 (Prairies et marais de Corsept, au mois d'août, à l'embouchure de la Loire)中, 我們看到湛藍的天空和一朵朵漂亮的白色的雲, 佔據了畫布的3/2那麼多.
湖面上有著清晰的雲朵的倒影, 湖畔有一戶人家正要坐船出遊, 湖畔樹下有人拿著釣竿垂釣著.
在這讓人汗流浹背的炎炎夏日裡, 看到這幅畫不但不會厭惡, 反而讓人感到無比舒暢, 啊! 真想放暑假, 和三五好友到郊外走走吧! 到湖邊吹著微風野餐吧!

為什麼我會說勒盧是幸運的畫家呢?
根據導覽書中的解說, 薩瓦爾河口那帶, 有一大片是他們家的地 ... 有一大片 ... 而且勒盧還住在靠近南特的蘇里耶城堡, 胡梭曾受邀去做客, 這傢伙真的是好野人.
每位畫家都很用心、仔細的在描繪森林的景色, 但若將胡梭、勒盧等人放在一起比較, 不太需要為生活汲汲營營的勒盧, 他的畫風的確是開朗明亮許多.

他有幾幅畫作是描寫較陰暗多變的森林景色, 那色調我就不太喜歡了, Paysage, soleil couchant :



前幾篇提到的柯洛, 也是家境富裕, 父母從商當他的後盾, 在鄉間還有別墅供柯洛作畫, 還資助他到義大利旅遊寫生, 還給他經濟支援27年... 這等父母真是有夠棒的.
或許是柯洛的父母發現孩子的確有藝術才能, 願意全力栽培. 而柯洛本身也的確是有繪畫天份, 再加上後天的努力, 能夠揚名於世界藝術史上, 也算是對父母的栽培, 做了最好的報答.


另一位"好命畫家"的代表, 就是米勒的好朋友 - 杭特(William Morris Hunt).
杭特他是美國人, 老爸是國會議員, 還是大地主, 還唸哈佛(貪玩被退學), 是真正的公子哥.
杭特很崇拜米勒, 也因此在畫風上, 也仿效著米勒, 但又比米勒多了一份優雅與沙龍派的氣息. 這幅農婦(Paysanne)就是最經典的例子.


我覺得啦, 人物的部份, 杭特真的將農婦畫的很優雅, 完全沒有米勒畫中的農民辛勞的"寫實"感, 整體配色很諧調. 雖然說整幅畫作散發出優雅浪漫的氣息, 但杭特卻細心的將農婦身邊的稻穗, 刮出一根根的穗桿, 又畫出一片一片(這形容詞好像有點怪)的稻穗, 可以看出他的確有在認真學習作畫, 畫出自己的style.


其他的部份, 待續 ...

7/08/2008

黑社會也有氣質 - Taste the finest; Show the graces - 田園之美畫展 (III)


最適合負責擔任QA與QC的畫家, 非胡梭(Theodore Rousseau)莫屬.

第一次見到胡梭的畫, 認為這傢伙一定是個心思縝密又是個很耐煩的畫家, 說不定還有點神經質, 才能把自然界中如此複雜的光線與顏色一一描繪出來.
他的暴風雨的氛圍(Route dans la forêt de Fontainebleau, effet d'orage), 色調很複雜, 尤其是畫中植物頗多, 天空雲朵的顏色與變化又多樣, 這大概只有胡梭才能畫出來吧.
(上流嵐看到這幅畫的色調與複雜, 就猛搖頭)


現代的我們, 幸好有相機替我們捕捉大自然的瞬間奧秘, 但也說不定正因為相機的便利, 讓我們過度依賴, 反而讓我們逐漸喪失如此敏銳的神經與觀察能力.

胡梭其實是許多巴比松畫派畫家們的啟蒙老師.
我想, 可能是因為胡梭是那麼認真專注的感受大自然的四季變化, 傾盡全力用寫實的筆觸描繪大自然的奧妙變化, 這等態度影響了其他的後進畫家, 如狄亞茲(Narcisse Diaz de La Pena).
誠如書中所說, 胡梭以林中人自居, 將所有感官神經當作天線, 敏銳的接收來自森林所有訊息, 光線、陰影、透視, 用十分寫實、細碎的筆法描繪森林中的景色.

胡梭的畫風很寫實, 但色調較為陰暗又複雜, 總讓我覺得缺了些什麼, 導覽書寫出了答案, 在介紹杜培(Jules Dupré)時, 書中有一段話:"他的素描和胡梭幾乎無分軒輊, 油畫比胡梭還要溫暖".
是的, 胡梭的畫, 比較欠缺人文氣息, 他只是單純的想要把感受到的感觸, 誠實的描繪於畫布上, 不添加任何創意與浪漫.

這一幅是杜培畫的, 杜培喜歡的主題和胡梭很像, 但比較著重在植物本身, 加上光影變化, 勾勒出一幅以樹木為主的風景畫, La mare aux chênes :


你喜歡誰的畫風呢?


今天先寫到這裡, 待續 ...

7/07/2008

黑社會也有氣質 - Taste the finest; Show the graces - 田園之美畫展 (II)



這次的畫展, 展出的畫作有: 米勒(Jean-Francois Millet)、柯洛(Jean-Baptiste-Camille Corot)、胡梭(Theodore Rousseau)、勒盧(Charles Le Roux)、杜培(Jules Dupre)、狄亞茲(Narcisse Diaz de La Pena)、德崗(Alexandre Gabriel Decamps)、特華雍(Constant Troyon)、多比尼(Charles-Francois Daubigny)、波納(Rosa Bonheur)、杭特(William Morris Hunt), 都是與米勒同期的巴比松畫派的畫家.

提到巴比松, 這小城鎮原來就在我的法國網友她家附近:
He has spent a few years in BARBIZON and BARBIZON is at 10 km from THOMERY, where we have a house. This small tawon is wonderfull est very colsed to the Fontainebleau forest.
她拍了巴比松內著名的雕像 - 米勒和胡梭
(original photo url: http://www.flickr.com/photos/47094805@N00/2491413173/ , which made by Francoise)
她和家人們曾拍了幾張關於楓丹白露森林與皇宮的照片, 也難怪為什麼這些畫家們會聚集於此專心繪畫, 因為...真的是太美啦!

(original photo url: http://www.flickr.com/photos/47094805@N00/1321337180/, which made by Francoise)

(original photo url: http://www.flickr.com/photos/nsaunier/713395716/, which made by Nicolas Saunier)

(original photo url: http://www.flickr.com/photos/nsaunier/713416120/, which made by Nicolas Saunier)

(original photo url: http://www.flickr.com/photos/nsaunier/713420064/, which made by Nicolas Saunier)


西元1995年, 故宮博物曾展出羅浮宮博物館珍藏名畫特展 - 16至19世紀西方繪畫中的風景畫 (Louvre), 那時我恰巧恭逢其盛, 前往觀賞.
當時展出的作品, 即包含柯洛與米勒的作品. 我最喜歡的是柯洛的摩特楓丹的回憶(靜泉之憶):

這幅畫讓我感到很舒服, 平靜的水面映著湖畔翠綠的樹木的倒影, 充滿文學與詩意的空靈之美.

這回再見柯洛, 依然是我最喜歡的風景畫, 有一種古典、浪漫的氣息.
展出的作品中, 我很喜歡柯洛的湖畔柳樹(Saules au bord de l'eau), 終於在Musee d'Orsay找到圖片:



說到四季, 米勒曾畫過"春天", 多比尼這位畫家也畫過"春天", 但兩者差異太大(對我來說).
這是多比尼的春天:


這是米勒的春天:


我個人比較偏愛多比尼的春天, 遼闊的翠綠田園, 呈現出春天來臨萬物欣欣向榮的景象.
至於米勒的春天 ... 該怎麼說呢, 我總覺得配色很怪, 陰暗的雲層下竟然出現彩虹? 而且各區塊顏色的亮度讓我有種說不出來的詭異, 可能是我見識淺薄, 不懂大自然的瞬間變化的奧妙吧!
上流嵐做了一個很好的比喻: "好像是用相機拍的, 中間很亮, 四周很暗". 我以前那台小富士, 也的確常做出這種事.


今天先寫到這裡, 待續 ...


7/05/2008

黑社會也有氣質 - Taste the finest; Show the graces - 田園之美畫展 (I)





7/4下午請假看病, 順道前往歷史博物館, 和上流嵐一同參觀最近正火紅熱門的田園之美畫展.
這次畫展有個響噹噹的名稱 - 驚豔米勒, 田園之美畫展 (The Beauty of Countryside), 我不想著重在推崇米勒的畫作, 希望能以"觀賞巴比松畫派的田園之美畫展"的觀點, 來說明我的感想.

先簡明扼要的條列如下:
1. 參觀的人有夠多: 明明是週五, 怎麼人那麼多, 光是排隊等進場, 就等了40分鐘.
2. 真是近距離接觸: 整個展場內鬧哄哄的, 許多人擠在畫作前駐足觀賞. 有些民眾站的很前面, 一伸手就碰得到畫, 更甭論還有一群小孩子在那邊跑來跑去. 工作人員有限, 無法一一勸阻. 幸好"晚禱"與"拾穗"這兩幅畫有特地加上玻璃, 並利用壓克力板隔絕人群. 說真的, 我還真替歷史博物館和這些名畫捏了把冷汗, 要是有個不小心該怎麼辦. 希望歷史博物館能針對人數管制與參觀者年齡限制(不要說我歧視孩童, 我還真希望小學5年級以下的別參加這種展覽)上再加強.
3. 執著與認真: 誠如蔣勳於語音導覽內的說明, 這群巴比松(Barbizon)畫派的畫家們, 遠離巴黎與贊助者, 單純的在巴比松體驗大自然之美, 將內心感受的一一描繪於畫布上. 這是需要一顆執著的心與無比的耐心與認真才能做到的. 我想, 不論是否為畫家, 社會上都有許多人執著於自己的理念, 默默無名又身無分文的努力著. 當然也有許多人因五斗米折腰, 汲汲營營於生計, 無法顧著理想. 無論如何, 我們都應該用執著與認真的態度, 今日事今日畢.
4. 不是非米勒不可: 這次畫展的焦點當然是在米勒身上(起碼我從畫展名稱上感受到此), 但對我來說, 有些與米勒同期的畫家, 更得我心, 這實在是很主觀的一件事.
5. 後人穿鑿附會、錦上添花的馬屁功力真是厲害: 最近看到很多報導與電視節目, 都把米勒描述的跟上帝的使者一樣, 甚至有人還算"晚禱"中到底出現幾個十字架. 說真的, 如果一位畫家在繪畫前(或同時)想那麼多, 雜念那麼多的他怎麼可能畫出一幅曠世鉅作? 基本的信仰一定是有的, 所以才會將幼時長輩對教堂鐘響時的告誡, 加上想表達農民在欠收時對上天衷心虔誠的禱告, 交織成這幅曠世鉅作. 我認為, 看畫就單純的從歷史、美學的角度來看, 擅自加了太多的揣測, 就得要那時代的人復活才能辨真假.
6. 中西繪法有別, 但對美與人文的關懷是一致的: 西方繪畫, 重視構圖、光線、寫實等; 中國繪畫, 重視意境、筆觸等. 每次看西方繪畫展, 我都有很深的感觸 - 畫法真的是差很多, 但同樣都是在表達對美的觀感, 還有就是有濃濃的人文氣息.
7. 如果不租語音導覽(NT 120), 那我強烈建議要先做一些功課, 了解一下這次畫展的主題與時空背景, 相信能讓你更能體會畫家們作畫時的意念. (這邊要廣告一下... 台哥大特別建置手機語音導覽服務, 邀請美學大師蔣勳撰稿錄音。台灣大哥大、泛亞、東信用戶可選擇 100 元聽到飽或以每秒 0.05 元計費兩種資費方案;也特為現場其他用戶提供台灣大哥大獨家開發的「909 導覽 SIM卡」租借服務,有興趣的消費者以 100 元價格向語音導覽服務台承租,即可無限暢聽手機語音導覽)



今天先寫到這裡, 待續 ...